当前位置:河外要闻

河北外国语学院校友:母校精神照亮职场路   青春印记伴成长

发布日期:2025/8/29 9:52:36 访问次数:75

从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校园到北京的职场舞台,校友张琳琳始终带着母校的印记稳步前行。近日,校园记者专访了现任上药康德乐北京医药有限公司三方项目部负责人的她,听她讲述大学时光与职场经历的双向奔赴,感受河北外国语学院教育理念对学子成长的深远塑造。

职场驰骋:自主学习能力成“加速器”

“大学教会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职场上最实用的‘武器’。” 访谈中,张琳琳回忆起毕业多年的职业历程,从传媒到销售领域的探索,再到如今深耕医药流通行业,负责三方项目对接、上下游客户维护及新项目推进,每一次角色转变都离不开大学期间养成的学习习惯。

上药康德乐北京医药有限公司作为成立于1990年的行业标杆企业,业务涵盖药品、医疗器械仓储配送、进出口服务等,持有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员工专业能力与适应力要求严苛。“面对医药行业的新知识、供应链管理的新技能,我能快速上手,正是得益于母校‘强调自主学习’的培养模式。”张琳琳举例说,刚接触三方项目时,需掌握药品流通合规政策、跨境物流流程等专业内容,她沿用大学时“制定学习计划、拆解复杂知识”的方法,仅用1个月就理清业务逻辑,顺利推动首个合作项目落地,展现出扎实的学习素养。

破局成长:校训精神为“指南针”

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型期,并非一帆风顺。张琳琳坦言,初入职场时曾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及预期陷入自我怀疑,但母校“诚信,自立,求知,成才,报国”的校训,成为她走出困境的精神支撑。

“‘诚信待人’是我与人相处的准则,‘求知探索’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她回忆,曾因客户沟通细节出现偏差,导致项目推进受阻,面对压力,她没有回避,而是以“自立成才”的信念主动复盘,带着解决方案多次拜访客户,用真诚与专业赢得信任,最终促成合作。“校训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指南,帮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独特塑造:秩序化管理铸“硬作风”

回望大学生活,张琳琳认为母校最独特的印记莫过于秩序化管理。“严格的作息、规范的日常,不仅让我养成了早睡早起、高效规划时间的好习惯,更锤炼出‘不服输’的意志。”

这种意志在职场中转化为强大的抗压能力。去年,公司承接一项紧急跨境医疗器械配送任务,需在3天内完成资质审核、仓储调度与跨国物流衔接,期间遭遇海关政策临时调整的突发状况。“当时团队都有些焦虑,但我想起大学军训时‘坚持到底’的劲头,牵头梳理问题、对接多部门协调,最终按时完成任务。”张琳琳说,秩序化管理赋予的铁一般意志,让她在面对挑战时总能保持冷静,稳步推进工作。

寄语学弟学妹:把握机遇绘“青春卷”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张琳琳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建议:“学校的秩序化管理、‘专注,坚持,征服’的河外精神,都是未来人生的‘财富’。”她鼓励学弟学妹珍惜校园时光,既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也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服从学校安排中积累经验,在自主探索中提升能力。“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多一份努力,未来步入社会就少走一些弯路。”

情系母校:400公里隔不断“校友情”

虽已毕业多年、定居北京,与母校相隔400多公里,但张琳琳与河北外国语学院的联结从未中断。“和老师、同学的联系一直没断,今年还借着来石家庄见朋友的机会,参观了新校区。”看到民族团结教学楼、云贵教学楼、大中华教学楼、汉唐教学楼、万国图书馆等新建筑拔地而起,感受到学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成果,她由衷感叹:“母校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我特别骄傲。”

此次回校,她还与孙校长进行了20分钟的简短交流,“孙校长的叮嘱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坚定了‘要成为母校骄傲’的决心。”她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母校发展,若有机会,愿为母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贡献力量。

从校园到职场,从青涩到成熟,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文化,始终是校友成长路上的“灯塔”。而这份深厚的校友情、师生情,也将伴随她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